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茶文化:走,吃茶去!

2011/08/1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阅读人次/1517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好茶可遇不可求。当年很多人向赵州和尚问法,赵州都答三个字:“吃茶去。”不想这三个字,竟成了禅门中著名的“三字禅”公案。赵州请大家喝的必定不是什么贡茶绝品,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山野粗茶。品茶的境界不在乎味道,在乎品者能否放下诸般执着,回归平淡。这是茶的境界,也…

     喝茶的人嘴馋。

  记得刚开始学品茶的时候,看到不同的茶叶,都想泡水尝尝。也陆续买了不少茶,听了很多忽悠,花了不少冤枉钱。据精通茶道的朋友说,只有尝遍茶中百味,才能练出一张好嘴。

  谁叫中国的茶叶品类太多了呢?

  光种类就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青茶)六种,大大小小总计竟有6000余种之多。就算每天尝一种,也需近20年光阴。

  好在中国人的哲学不尚骛远外求,而讲究反求诸己。喝茶不在乎品类多寡,关键要品出文化、品出感情、品出境界。

  中国的茶是要品的。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如绿茶鲜爽,铁观音香甜,普洱醇厚,岩茶沉重,不过大体都讲究回甘快,生津持久,回味丰富。古人品茶又有“五境”之说: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除了味觉外,还包含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是全方位的“品”。

茶文化:走,吃茶去!

  在苏东坡看来,“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还如同品鉴人物,龙井淡雅如西子,铁观音香浓如丽人,岩茶沉重如力士,普洱沉郁如古贤……以人喻茶,就从感官的享受上升到精神的愉悦了。

  所以,茶可以品味,可以品色,更可以品人。

  品茶也有极端的例子。《红楼梦》中的妙玉嘲讽俗人不解茶:“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而她泡茶,要取五年前在梅花上收集的雪水,埋在地下,等花开再挖出来煮,还要用不同的杯盏来配不同的茶品。当然,这是贵族们品茶的洁癖,精致得近乎变态,普通人玩不起。

  对中国人来说,茶还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每逢亲朋来访,主客手捧一杯热茶,翘着二郎腿,围在一起侃侃大山,吹吹牛皮,也是件人生乐事。袅袅的茶香柔化了隔膜,拉近了距离。

  茶味当然不及酒精浓烈。在觥筹交错中激荡的情感是奔放的,而茶香中酝酿的感情却是平淡而温馨的。杜牧有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想象下,在清冷的夜晚,有故人披雪来访,围炉煮茶,畅叙旧谊,这是中国式的温情,似淡实浓。

  因而,茶还是中国人沟通情感的媒介。

  不过,无论茶味如何丰富,它的甘苦还是极为个人的体验,与茶相关,但更关乎心境。苏东坡品茶如对佳人,他的茶味定然是清爽可口的;杜牧的茶盏中荡漾着故友重逢的百般感触,他的茶味是苦涩的,也是甘甜的。一瓯清洌的茶汤,品的是百味人生。

  我常听到朋友自夸喝到了某种稀世绝品,话语间还不免啧啧有声,似乎依然口颊留香。能喝到极品的茶,自然是茶人的一大福气,但有些人专以搜寻稀奇古怪的茶为乐,却也是种执迷。

  好茶可遇不可求。当年很多人向赵州和尚问法,赵州都答三个字:“吃茶去。”不想这三个字,竟成了禅门中著名的“三字禅”公案。赵州请大家喝的必定不是什么贡茶绝品,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山野粗茶。品茶的境界不在乎味道,在乎品者能否放下诸般执着,回归平淡。这是茶的境界,也是禅的超脱。因而,茶更可以悟,悟的是繁杂背后的简约,纷纭背后的唯一。

  这就是中国茶,寄托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悟。如果你还要问我中国的茶文化是什么?我只有一句话:走,吃茶去!

6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