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雅典娜校董 谁的信仰缺失?

2011/12/09来源/孔凡伟阅读人次/1062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雅典娜校董缘何成为争论焦点?信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代中国青年人信仰什么?共产主义、民主自由还是中国儒学?当你问中国的年轻人们的时候,你总能得到一大堆不一样的答案。…

当代中国青年人信仰什么?共产主义、民主自由还是中国儒学?当你问中国的年轻人们的时候,你总能得到一大堆不一样的答案。

校园里,找不到信仰

毫无疑问,中国是教育大国,但绝对不是教育强国。在学校,很少会有人关心你信仰什么,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信仰。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之相反,在文化领域却呈现出低迷的态势。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对于国民向心力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对这种文化的信仰则成了国家和谐发展的主要力量。可是在中国的今天,实在令人怀疑,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在哪里,有多深,他们的信仰又在哪!

青年人一直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锋队,特别是有知识的青年人是国家强大的动力。而仔细分析,如今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大体可分五个大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心投入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愤世嫉俗,对社会、对政府严厉斥责的叛逆者,人们也称之为“愤青”;锱铢必较,以一己之私为目的的利己主义者;怡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浪漫主义者;而最后要提的便是追求真理、追求普世价值的求真务实派。当代的中国青年人世界,也正是因为诸多人群的交融而伴生出千奇百怪的现象。

网络恶搞、各类“门”、公共场合失范等各类怪异现象层出不穷,令人哭笑皆非。高校“官”热化,社会叛逆,离奇自杀等现象随处可见。中国青年人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迷茫过,即便是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不曾如此糟糕。在今天,似乎找不到一种文化,一种信仰能够使中国的青年人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在高校校校园中,你能看到树林里激吻的疯狂,你能听见有人为了一己之私而阿于奉承,你能看到某些个人们沉迷虚幻世界而无法自拔,你也能听到那些扒光了衣服上演的香艳故事。但是就是缺少那么一批人,能够凝聚起来,以家国情怀努力奋斗;就是缺少那么一批人,有着共同的信仰,能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奔走。

当看到一大批人痴迷于浮华的个人舞台崇拜,当看到一大批人莫名的愤怒而四处宣泄,当看到一大批人为了一己之私而苟且偷生,当看到一小批默默追求真理的人孤独的奋斗时,不禁让人有几分悲哀,几分尴尬。悲哀是因为中国青年人从来没有这样无助过。尴尬是当你大声高呼:“我们一起走吧!”的时候,顿时鸦雀无声,或是换来别人的冷嘲热讽。

相比中东信仰安拉,美利坚信仰自由与民主,西方世界信仰基督,作为东方大国,中国的青年人世界中似乎找不到一种属于他们共同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危机似乎已经影响到了中国今天的青年人。很多人对未来表示堪忧,而这种担忧也绝非多虑。至于接下来的事情,我们也只能殷切的希望有一种信仰能为中国的青年人们所共同接受,中国的未来自然也就令人乐观了。

  宗教的现代化 方丈变成CEO

   今天人们对宗教的社会作用与意义存在认识不足。因宗教直接传承纽带的高僧大师不复存在,宗教虽恢复活动,但其社会作用却早已中断,在现实存在层面,的确成为一种文化妆点。在今天许多公众和地方政府眼里,传统名山古刹不过是一种有“文化卖点”的旅游资源,宗教只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传统文化标本,而非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宗教。 

  但是,宗教绝不仅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既有其文化性的一面,更有社会性的一面,它是一个健全、有机社会里连接人们精神、情感的纽带,存续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的载体。宗教之于社会,有道德规范功能、历史文化功能、社会组织功能、慰藉心灵、稳定情绪的功能。虽然,宗教的诞生有人类认识的时代局限性,按马克思的话说,它是人类心灵的安慰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宗教的部分功能已有了新的社会替代物,但今天并未被取代消灭,它自身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社会适应性,依然在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传统宗教如何调整与变化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因为宗教对现代社会适应性和生命力在于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而非仅仅对传统的完整继承。宗教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定位和作用发挥,是契合扎根于中国自然经济为特征的乡土社会基础之上的,其提供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心灵抚慰作用亦与传统自然村落的小共同体社会相适应。之所以今天出现传统道德危机,不是人心变坏,而是与传统道德秩序适应的社会组织方式的解体。今天,在中国进入剧烈变化的市场经济时,传统宗教应为开放社会所需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心灵抚慰作用提供新的解释力。同时,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应当具有时代的开放性。
 

63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