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2015/12/23作者/儿歌来源/倾城网阅读人次/17095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每每称“鲁迅”时常习惯加上“先生”二字,但当他与朱安并提时我只愿直呼其名。称“先生”是敬他手中笔及呐喊的智慧与勇气,称其名则是于朱安说他是“刽子手”都不算过分。赤裸裸讽刺的是:这些反封建、反压迫的君子文人,对于他们的原配夫人来说却是最大的压迫者、剥削者?…

民国很多文人都有一段惊世骇俗的罗曼蒂克史,故事套路是包办婚姻娶了原配夫人,留过洋的先生少爷追求自由恋爱,遇上自己的女神,不管不顾,轰轰烈烈爱一场。这样令人瞩目的所谓的爱情就像是一朵奇诡艳丽的花,是由原配的血泪浇灌出来的,让了解内情的人心寒惆怅。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张幼仪

民国最著名的原配可能是张幼仪,她家世显赫,与徐志摩离婚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儿子成年之后又嫁给一名医生,有个相对幸福的晚年。张幼仪出生于上海巨富之家,与徐门当户对。但徐对此的看法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真想扇他两个耳光,狠狠的问他“你是反抗一切的留洋学生,追林徽因,娶陆小曼,父母同意了?怎么偏偏就张幼仪是受之于父母了?”。但徐不是特例,而是代表,似乎民国文人最惯常用“父母之命”开脱自己薄情。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朱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了。每每称“鲁迅”时习惯加上“先生”二字,但当他与朱安并提时我只愿直呼其名。称“先生”是敬他手中笔及呐喊的智慧与勇气,称其名则是因为于朱安,说他是“刽子手”都不过分。鲁迅也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与徐志摩很类似的话:“这(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话也是冠冕堂皇,朱安的“大先生”大婚时拒绝与她同房,婚后第四天,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之后遇见了真爱许广平。“好好供养”朱安谈不上,但利用朱安“好好供养”母亲到是事实。估计许广平只愿与她的“老师”一起奋战而不愿侍奉一个满脑子封建的老太君。这让我不得不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鲁迅娶朱安并非如自己所说不违抗母亲的命令,而是找一个听话的“礼物”放在母亲跟前,这是他残忍的孝道:将一名女子鲜活的青春与血肉放在了孝的祭坛之上。赤裸裸讽刺:这些反封建、反压迫的君子文人,对于他们的原配夫人来说却是最大的压迫者、剥削者!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鲁迅、许广平及其子周海婴合影

鲁迅真不爱朱安,只是利用她尽孝,大约真爱许广平,与她一同生活。这样已让人觉得愤懑,但在民国鲁迅男女关系方面已经算不错的,终其一生也只有许广平一人而已。徐志摩曾因追求林徽因逼迫张幼仪堕胎,张幼仪以堕胎危险拒绝,徐反驳坐火车也危险,什么不危险?(还是人吗?)郭沫若先与张琼花结婚,后赴日留学又娶日本女子安娜,回国后果断抛弃日本妻儿娶了第三任太太。郁达夫原配夫人孙荃,后又与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坠入爱河。老舍(实在不想把他加进来~)发妻胡契青,却一直对才女赵清阁念念不忘,若非赵女士坚决婉拒,怕是发妻就成原配了。文人如此,政客也不遑多让,蒋介石原配毛福梅,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张学良原配于凤至,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有一位隐秘的原配,据说没有名字只知姓罗(有说叫罗一秀)。艺术界梅兰芳与徐悲鸿情史丰富,一个人就是一个剧本。按现在眼光来看,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渣男,负心汉,打着救国的旗号,抛妻弃子,四处猎艳。但我们无法用时人的标准苛责逝者,上面提到的多是耳熟能详的,更多的是不出名如萧军之流,或者根本不为人所知的。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赵清阁

为什么民国的男子如此薄情,原配夫人们也多因不是红颜而薄命?当时的文人大多喝过洋墨水,从他们文章中常常夹杂着西语,什么费厄泼赖,沙扬娜拉等等可见一斑,这群人从骨子里蔑视中国的固有文化,如等级制、家长专制、剥削压迫底层劳动人民等等。但凡此种种他们都无能为力,顶多可以高级的吐槽,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相较而言,于旧式女子他们天生具有优势:他们是男子。于是这些温顺贤淑、吃苦耐劳、遵从三从四德的原配们成为他们眼中钉,所有对旧社会和自己无能的不满都泼向她们,她们不能反抗,即便反抗结局也凄惨。这是欺软怕硬、喜新厌旧的劣根性,他们一面剥削欺压着这些女子,一面做出善良的样子说“我可以供养你,只要你好好听话”,对于那个被当成“礼物”(只有文人可以把残忍粉饰的如此美丽)的女子的一生从不在他们忧虑的范围之内。

他们一面享受着西方文化给他们恋爱自由,一面享受着封建男权给他们的生活便利。在动乱的时代,爱情是这批人躲避的港湾,原配则是用来应对封建带来的不便利的良方,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的嘴脸。但他们会写字作诗,一封封情书,情思涓涓,一切的恶都是因为伟大的爱情,爱情在此之前只在戏文里才如此的招摇和高调。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江冬秀与孩子们

正如有人演绎胡适妻子江冬秀在胡外遇时骂的话“你这个大学者大文豪像什么话,好歹也是最有名的大教授,人前人五人六的,背地里一肚子花花肠子,整天想着要做妻妾成群的老地主,吃着碗里霸着锅里……?”胡适与小脚妻子江冬秀是民国七大奇事之一,连孤高清冷的张爱玲都好奇不已。胡适怕老婆的段子流传很多,不知真假。更有名气的是胡适的新三从四德(得):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话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打骂要忍得、花钱要舍得。胡适话说的漂亮幽默,人也清秀帅气,没少干招蜂引蝶之事。闹的沸沸扬扬的是胡适与表妹曹佩声(曹诚英)的婚外情,若不是江冬秀大胆泼辣以自己与儿子的命相威胁,怕民国就只剩六大奇事了。江冬秀是这么多太太里面与传统温婉的女性最不相符的一位,但却靠着一身的悍匪之气将胡适收拾的服服帖帖,到后来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由此可见,男人喜欢善良温顺的女子只是因为这样的女子好欺好弃,不吵不闹多省心的,但女子若果真温良恭谦就入了他们的陷阱了。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曹佩声(曹诚英)

而这些原配们的悲剧除了性格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的不独立,要靠这些“先生们的供养”。像张幼仪这样有家庭做靠山,不愁钱的要硬气很多,而朱安是没有生存能力的,鲁迅死后要靠许广平接济。旧式女子被教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站不倚门,笑不漏齿,再则就是侍奉丈夫和公婆,多是隐忍贤良,换句话就是懦弱无能的,这是男子的需要,却往往将女子逼上绝路。李大钊就义,其妻没有生存技能,生活困顿,不得不求助周作人等人才得以养活幼子。

民国原配与士大夫:薄情不可怕,就怕薄情有文化
李大钊与赵纫兰

李大钊是民国文人中难得的三好丈夫,他妻子赵纫兰是裹过小脚没文化的乡村姑娘,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让人心生羡慕。他为妻子在北京住处修了土炕,教妻子下自制军棋,带妻子见客,没有绯闻与小三。李大钊收入可观,但常常资助各种党团活动,救济青年人。一家人过着缺衣少食的苦日子,但赵纫兰的苦与朱安等相比,滋味不同。可见若是真喜欢了,再多的借口都只是借口。蒋介石评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句话用在李大钊身上才恰如其分。而奇怪的是现在并不见李大钊对赵纫兰说什么样动听情话的记录,反而是留了一堆情话的人也留了一堆风流债。

11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