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每一处刺绣 每一粒盘扣都是云谲波诡的历史

2014/06/12阅读人次/6380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旗袍之于女人就如同玫瑰之于爱情,星光之于长空,是恰如其分的匹配和辉映。然而,在快节奏“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旗袍却竟成了一种稀罕物甚至奢侈品,被渐渐淡忘甚至是年轻人眼中的“过时、老土”。但每一处刺绣,每一粒盘扣都曾经是云谲波诡的历史。…

每一处刺绣 每一粒盘扣都是云谲波诡的历史

《金陵十三钗》里,玉墨穿着贴身旗袍,身姿婀娜摇曳着渐行渐远的背影,至今仍是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镜头之一,这难忘不免要归功于那身衬身适体的旗袍。旗袍,总是与温婉、贤淑等高雅高贵的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大概每一个中国女子也都有过关于旗袍的梦。旗袍之于女人就如同玫瑰之于爱情,星光之于长空,是恰如其分的匹配和辉映。然而,在快节奏“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旗袍却竟成了一种稀罕物甚至奢侈品,被渐渐淡忘甚至是年轻人眼中的“过时、老土”。本报记者 林艳雯

旗袍的没落 曾经遍街旗袍女如今只是一种象征

从最初满人的“旗装”,到民国时期的国家礼服之一,以及经历了鼎盛辉煌时期后的逐渐没落,旗袍似乎从主流成为了一种“非主流”。现如今,当海派旗袍的技艺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爱旗袍之人又忙着开始“拯救”旗袍。这一部旗袍的“坎坷史”,似乎也缝镶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上海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天女士,她常年从事旗袍服饰等方面的研究,向记者阐述了旗袍的变迁。周天表示,真正的旗袍装是在1920年左右诞生,1921年开始流行,经历过最顶峰的时代后,旗袍似乎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就开始穿军装之类的,旗袍自然就淡化了,再之后旗袍就基本上没有了。”

旗袍的“再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开始怀旧,又追求以前的美感,所以就又流行起来了。“2007年海派旗袍就被列入了上海首批非遗。”周天直言,此次上海非遗保护中心的旗袍展也是希望旗袍的工艺可以流传下去,至少可以唤起大家对旗袍的喜爱和亲近感,但她也毫不避讳地直言:“当然,可能更多是老年人比较喜欢,年轻人还不是特别中意旗袍。”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满街都是穿旗袍的女人的大众化服饰,到了如今旗袍已经成为非常小众的很小一撮人追捧的时髦。

如今的旗袍,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服饰的概念,而是上升为一种文化象征。

每一处刺绣 每一粒盘扣都是云谲波诡的历史

遗失的美好 针法绣技成绝迹

没落的是旗袍文化,遗失的却是很多的美好。对旗袍研究很深的高春明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当年,那些名媛名流、时代女性都钟爱旗袍,是旗袍的“忠实粉丝”,她们在各种重要场合甚至世界舞台上穿着旗袍亮相,也赋予了旗袍别样的光华和传奇。

高春明透露,宋氏三姐妹都是旗袍的追捧者,其中宋美龄尤甚,她私人旗袍大约有上千件,这次展出的旗袍,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孔家大小姐孔令仪的好朋友严仁美女士带回上海的。

无论是主人身份的特殊还是旗袍本身的做工和技艺已经有许多失传而成为绝技的,这都让旗袍显得更加珍贵的。

高春明向记者透露,有一件旗袍是李鸿章的曾孙女李家晋女士提供的,“这件旗袍上用了一种很精细的针法手法叫丝绣,是苏绣中的一种,它是把一根线变成1/16再来缝制,这在现在已经是绝迹了。”

另外有件旗袍是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实业家吕建明先生的夫人吴佩芬女士所有,这件蓝色旗袍的领口用了一种“锁绣”的手法,让整个绣图看起来像浮雕的感觉,“这种绣艺也是现代很难研究的,之前有想过拆掉来研究再复原,但是发现即便拆掉也很难研究出所以然。”

对人体36个部位的精准测量,“镶、嵌、滚、盘、绣、贴、绘、钉”等繁复的工艺,几经雕琢才成就一件经典,也是海派旗袍的制作技艺作为中式传统服装制作技艺的其中代表,于2011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诚然,旗袍的时代已经谢幕,但我们期待它的回归,在这个极速前行的城市里,仍能身着旗袍、用一种典雅、淡定、从容的姿态,迎接未来,寻找遗失的美好。

展示的精华 精美的非物质文化

海派旗袍的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唤起大家的关注,由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等单位承办的“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项目系列展示推广活动将于6月29日开幕。

其中“至臻与永恒”海派名媛旗袍特展中,更是有宋美龄、张学良将军的红粉知己赵一荻女士、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女士等30位海上名媛曾经穿过的老旗袍珍品会被展出。

本次海派旗袍系列展展示、推广最大的重点和亮点,莫过于“至臻与永恒”海派名媛旗袍展,其中精选出了30位海上名媛曾经穿过的老旗袍珍品,这些旗袍辗转风雨如晦的大半个世纪、经历异国他乡的千山万水,由那些名媛们的后代,从全球7个国家汇聚到上海,依然静而矜持地展现出它们昔年的雍容和美丽,可以说,每一处刺绣、每一颗盘扣,都承载了岁月,收敛了故事。

负责此次系列展示的上海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高春明向记者透露:“这些旗袍我们是从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找来的,都是以前一些老华侨带出去的。30个名媛,共36件旗袍。”他说,这些名媛中,有宋氏三姐妹中的宋美龄、宋子文的夫人张乐怡、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一荻、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严幼韵等政界名流,也有一些职业女性,如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等,更有不少大家闺秀和名媛之后。其珍贵自然不言而喻。

同样珍贵的,还有与旗袍一同展出的当事人穿着旗袍拍摄的珍贵老照片,“这些照片从来没有发表过,都是这些名媛的家属、朋友提供的。”

137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