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解读谁是一生挚爱

2015/09/14阅读人次/13002我要评论(1)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9月8日, 为纪念张爱玲逝世20周年,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新锐畅销作家王臣新作《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该书被读者称为迄今为止最翔实完备、最具文字美感、最精致唯美最诗意的张爱玲生平记述。作者将当代传记与民国评论交相辉映,还原张爱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解读谁是一生挚爱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   王臣 著    东方出版社 出版

9月8日, 为纪念张爱玲逝世20周年,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新锐畅销作家王臣新作《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该书被读者称为迄今为止最详实完备、最具文字美感、最精致唯美最诗意的张爱玲生平记述。作者将当代传记与民国评论交相辉映,还原张爱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当代传记与民国评论交相辉映,唯美诗意还原张爱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张爱玲,民国第一才女。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是真正的乱世奇女子。她的一生与她的文学世界一样引人瞩目。新锐传记作家王臣用最优美的文字、最诗意的笔法、最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与总结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与市场上众说纷纭的张爱玲的传记不同,王臣的新作自足于张爱玲的文字、文学本身,客观分析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以及她的性格、家世、爱情传奇等为读者所关注的话题。作者丝毫不隐瞒张爱玲在性格上的不足,也不夸大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忠实以丰富的素材作为依据,唯美诗意地还原了张爱玲最好的前世今生。

别具新意的是,《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随书附赠别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张”评论集》,首次收录张子静、汪宏声、潘柳黛、迅雨、谭正璧等人在民国时代对张爱玲作品及其朋友的评论,尤其是胡兰成的两篇评论文章,将当代传记与民国评论交相辉映,为我们了解张爱玲提供一个更为客观、立体、多方位的全新视角。

作为深受读者欢迎的传记作家,王臣以写作林徽因、三毛、萧红、仓央嘉措为读者所熟知并喜爱,他在写作张爱玲传之初,将所有的张爱玲传都阅读过一遍,在自己写作时特别能有所取舍,他坦言:“在目前写过的人物当中,我最喜欢张爱玲。她的一生宏观上来看,未必是多数人所憧憬的。尤其是张爱玲的晚年,甚至有些晚景凄凉,连去世的时候也是孤自无依,无人在侧。晚年的处境,与她性格当中执拗、自私、孤僻的那一面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也是她身上最显眼的特质。不过,我最欣赏她的是,她对自己文学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在她眼中,世间任何苦难——离别、死亡、战争,都不能阻碍她用一支笔写铸自己的文学天堂。”读者可以通过张爱玲身上令人着迷的发光之处,以及所有发生她身上的对与错、得与失,得到一种无价的启示。

首次披露胡兰成政治汉奸、情感汉奸双重真相

王臣写作张爱玲,绝不是简单的铺陈,而是以有态度的文字追述。在他的笔下,张爱玲是民国第一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是真正的乱世奇女子。张爱玲的背后,是旗袍,是烟火,是文学,是漂泊,是孤寂,是冷傲,是市井,是情欲,是禅意,是传奇,是浓墨重彩的民国,是一个永远无法复刻的最好的黄金时代。张爱玲用文字“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她穿越欢喜、悲伤、绝望,穿越苦难、战争、和平,穿越爱欲生死,穿越民国,来到岁月的面前,一步一步,铿锵有力,把一生一世走成传奇。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才是张爱玲一生挚爱?王臣丝毫不掩饰对胡兰成的“成见”,以犀利的笔触,将张胡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首次披露胡兰成政治汉奸、情场浪子双重真相。张爱玲遇见过的男子当中,胡兰成的名字在“张迷”心中似乎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世人皆说胡兰成薄情寡义,负了张爱玲。仿佛,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的这段关系当中,是无可分辨的悲情角色,但事实上,对于张爱玲而言,胡兰成是否真的不可或缺呢?在王臣看来,并非如此。在这本张爱玲的传记当中,王臣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祖父李鸿章的渊源,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夏志清、宋淇、邝文美等人的复杂友情写得淋漓尽致。

不但精细还原出张爱玲生平里那些广为人知的部分,也精确推演出那些残损的部分——特别是与桑弧、赖雅的恋情,讲人所未讲之动人故事。

作者王臣谈新作《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

1.您之前写过《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今生就这样开始:三毛传》《孤独是心的猎手:张国荣传》《我们都是爱过的:萧红传》《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都深受读者喜爱,人物传记对您有哪些特别的吸引力呢?您是如何喜欢上写传记的呢?

答:大唐名臣魏征辞世的时候,唐太宗说过这样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之所以成为而今的自己,与过去历经过的每一件事、遇见过的每一个人、自己做过的每一个举动都密切相关。写人物传记,写的既是往事,也是如今。无论是过去写的林徽因、三毛、萧红、仓央嘉措,还是现在写的张爱玲,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令人着迷的发光之处,所有在他们身上发生过的对与错、得与失对我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无价的启示。

2.您写过这么多传记中,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她)身上有哪些特别的魅力?

答:目前写过的人物当中,我最喜欢张爱玲。她的一生宏观上来看,未必是多数人所憧憬的。尤其是张爱玲的晚年,甚至有些晚景凄凉,连去世的时候也是孤自无依,无人在侧。晚年的处境,与她性格当中执拗、自私、孤僻的那一面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也是她身上最显眼的特质。不过,我最欣赏她的是,她对自己文学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在她眼中,世间任何苦难——离别、死亡、战争,都不能阻碍她用一支笔写铸自己的文学天堂。

3.您写作之余,还积极参与流浪狗的救助工作,狗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您的写作来说又有哪些特别的意义呢?

答:其实不单是狗,救助流浪动物对我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至于“意义”,我并无什么宏达的志愿,也不曾想要借此标榜自己,或者宣扬什么,顶多算是一点身体力行的建议。有人天生畏惧猫狗,这也是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对猫狗并不畏惧,我十分希望,大家能给这些弱小一族的流浪动物留出一点点的空间。其实这件事,要细说起来可能也要长篇大论。简言之,哪怕你畏惧猫狗,遇见流浪动物,只希望你不要欺负它们就好。这一点,想必并不难做到。

我身边如今有五只狗,现在是我与母亲一起照料。我家中四口人,父亲与姐姐恰好属于不喜欢猫狗的人,我也不强迫他们像我与母亲一样关心五只狗。起初,父亲与姐姐是抗拒甚至抵触的,时间长了之后,他们渐渐发现狗并不像“恶犬伤人”一类新闻中所描述的一样可怕。人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猫狗无知,我常想,所谓的“恶犬伤人”必定是有“恶人伤犬”的事情发生在前。没有歹毒的人类伤害它们,它们怎么会对人类充满敌意呢?可是,“恶人伤犬”的新闻并不多见,为什么?因为大家习以为常,路边驱赶、恐吓甚至殴打流浪狗的人比比皆是,没有人觉得这不妥。可是,如果不是这样的事情长期发生,怎么会有对人类充满敌意的恶犬呢?我绝不相信,初生的狗崽会对人类充满敌意,会自打初生就变成“恶犬伤人”事件里的“恶犬”。我与我的狗故事普通,它们是我的朋友,甚至是家人。它们需要我,我也爱他们。就是这么简单。

4.你写作的《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与其他传记作品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答:这本书对于我来讲,可能是我写作立场最为客观的一本书。传记的写作经验告诉我,对传主的态度是否客观决定了一本传记有多少阅读价值。虽然写作本身就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但是如果写作者能够尽可能端正自己的写作立场,与传主保持一个理性的距离,表达应有的客观态度,那么这本传记想必是有一定阅读价值的。

写作张爱玲的时候,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往自己的“张迷”身份,这个身份之下饱含太多的私人情愫,一旦这些私人情愫肆无忌惮地渗入写作当中,那么呈现出来的张爱玲显然会与真实的她相去甚远。因此,在这本书里,我丝毫没有避讳张爱玲人生路途与私人性情当中诸多的“美中不足”。因此,这本书也是目前我所有创作的传记作品当中个人最为满意的一部。

5.作为一个深受读者喜欢的传记作家,你是如何感受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的?

答:想要获得有一种对传主人生的直观感受,必定要努力朝“感同身受”四个字靠近。没错,能做到的,只有“靠近”,妄言自己果真能体尝传主人生酸甜苦辣之一二,是十分浅薄的想法。因为,传主的人生就是他们自己的,旁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所谓真正的“感同身受”。因此,我只能尽量的融入传主生平资料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境当中,随着写作的深入,或许有那么几处与当年当日事、旧时旧人心相近的表述。

6.你的新作同时随书附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张”评论集》,首次收录张子静、汪宏声、潘柳黛、迅雨、谭正璧等人在民国时代对张爱玲作品及其朋友的评论,你从这些民国人物对张爱玲的评论中发现了什么?

答:读民国人评论张爱玲的文章是个十分有趣的阅读经验。读后的感受大抵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盛名之下,必有疲惫。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盛名之下的张爱玲得到的各界评论必然褒贬不一。欣赏崇敬的有,谩骂诋毁的也不少。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7. 新作随书附赠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张”评论集》中还收录的胡兰成对张爱玲的评论,你怎么评价胡兰成的这两篇文章,他对张爱玲是否有真爱?

答:胡兰成写张爱玲,素来只有褒扬,且是毫无底线的赞美。在胡兰成眼中,用他在《今生今世》里的话说,旧时:“我只觉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至于“真爱”,面对这两个字,我十分惶恐。爱,就是爱,还分真假吗?假的,还算是爱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只能说,胡兰成对张爱玲是有感情的。感情的深浅程度不敢妄论,毕竟胡兰成爱过的女人那么多,也从未见他待谁与众不同。倒是张爱玲在他心中,有特殊地位。可是这一点“特殊”,也未见带给他们的感情什么好处。终归还是花落人散。而这一点“特殊”似乎又并非“特殊”在感情的深浅程度上,多半是因为张爱玲的家世、学识和才情。

8.你在新作的开篇就提到张爱玲与祖父李鸿章的渊源,她性格和经历的哪些方面受到这种渊源的影响?

答:张爱玲的家世对她的性格产生的影响,几乎有一种决定命运的重要性。何以如此说呢?因为张志沂(张爱玲的父亲)的遗少习气几乎断送了张爱玲少年所有的欢愉。追根溯源,也都是世家子弟的缘故。抽鸦片的父亲陋习种种,在与张志沂的相处过程中,张爱玲过早地领略到了人性的阴暗面。尤其是,父母离婚之后,父亲与继母对张爱玲的软禁,令张爱玲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要在这祸乱人世平安熬度数十年,除了自己,谁也不可依赖。

这样的想法,令张爱玲独立,同时也令她变得自私。“自私”这一点,人皆有之。张爱玲也从不否认这一点。她的自私在她人生当中许多关键的事情上都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张爱玲堕胎一事。个中原委,我的书中均有详述。

9.你在新作中也中肯地写到张爱玲与她的两个闺蜜苏青和炎樱的交往和不睦的种种往事,张爱玲对朋友的态度是否正如止庵所评价的,“无论对待爱人还是朋友,张爱玲都有着与写作所透露出的决绝、独立所不一样的一面。依赖性或许是她心中那道门打开后所最容易呈现的,对于朋友的信赖,爱人的心理依赖,让张爱玲成为了不同于他人眼中的一个中国传统的中国女性。文如其人用在她的身上或许有那么几分不恰当。”?

答:止庵老师所言非虚。张爱玲的性格自成一个极其矛盾的体系。对温柔渴望,对人群疏离。对信任依赖,对人心敏感。尤其是与炎樱的关系,张爱玲与之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皆是因她“爱之恨之”的缘故。自然,“恨”这个字眼有点重,远远谈不上,但炎樱与她之间的芥蒂也是因为张爱玲太过在意的缘故。张爱玲的为人远不如她的文字那样潇洒、理性,但有一点,还是文如其人,起码她真实。对于自己的情绪、情感,她甚少掩饰。喜欢的,便会亲近,厌弃的,绝不靠近。在这一点上,她是有一些决绝、冷漠的。

10.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才是张爱玲一生挚爱?在你的笔下,对三段感情采取的态度有何不同?是否披露了一些桑弧和赖雅一些不曾报道过的故事?

答:可以这么总结张爱玲的三段感情:

与胡兰成的感情,波澜壮阔,像一场话剧。

与桑弧的感情,含蓄隐忍,似一部电影。

与赖雅的感情,扶持共生,是一种生活。

张爱玲与胡兰成这段往事,常被人提及。相较之下,桑弧和赖雅的名字,记住的人少得多。在书中,桑弧和赖雅在张爱玲生命中的痕迹,我着墨甚多,并未一味讨巧,只写读者熟知的事情以期许读者有共鸣或者反馈。至于,所述之事是否不曾被报道,不敢妄言,但起码读者会从中得到关于这两段感情新的认知。

7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1 倾城网友. 江西南昌
强烈建议将这些资料书籍挂在页面上免费阅读,可以让国人真正了解国粹旗袍文化的精髓。
支持(1) 2015/10/06 20:31:25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