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旗袍世家”着力打造旗袍产业

2018/07/11作者/李毅来源/辽沈晚报阅读人次/8511我要评论(1)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崔明华从小在母亲身边学习制作旗袍,是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她的女儿刘纯是第五代传承人,一家人可谓“旗袍世家”。…

崔明华的手工作坊里,货架上陈列着成排的宫廷旗袍成品,这些成品将在几天后发给一支旗袍模特队。为上门定做旗袍的顾客量完尺寸,崔明华麻利地在布料上画线裁剪--学做旗袍至今已有60年,每道工序她都已烂熟于心。

今年70岁的崔明华是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人,她从小在母亲身边学习制作旗袍,是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她的女儿刘纯是第五代传承人,一家人可谓“旗袍世家”。

1967年结婚时,崔明华告诉婆家自己“不要金不要银”,只想要婆婆家传的一件黑色旗袍。丈夫刘沔安和母亲商量后,不但答应了旗袍,还花费150元“巨资”为她买了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

这台缝纫机陪伴崔明华几十年,至今还能正常使用。如今,她的手工作坊沿袭了手工传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旗袍世家”着力打造旗袍产业
崔明华正在制作旗袍

“我的母亲叫孙桂芝,缝制旗袍的手艺很精湛。”崔明华说,小时候她随父母居住在新宾蜂蜜沟。从记事起,她家里的条件就很艰苦,锅里的炖菜几乎见不到什么油腥。也正是从记事起,她就对母亲缝制旗袍的手艺很感兴趣,经常在一旁一看就是小半天,丝毫不觉得疲惫和乏味。

10岁起,崔明华开始向母亲学习旗袍制作。从裁剪到缝制,从纽襻到滚边,她把母亲的本领学了个遍。“很多工艺是小时候看会的。我很专心,天天琢磨做旗袍,母亲稍加指点我就能正确掌握。”

崔明华的父亲45岁就去世了,那时她只有12岁,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母亲孙桂芝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过日子,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母亲那时只有35岁,但她没有改嫁,也许是怕我们姊妹几个受罪。”崔明华说,母亲一个人肩负家庭重担,但从没听过她抱怨过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真是特别坚强,在我们面前,她从没有掉过眼泪……我20岁时出嫁,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庞,心里特别酸痛,我说不清母亲吃了多少苦。”

出嫁那天,崔明华穿着母亲为自己缝制的旗袍,大绒面料在阳光下很显眼,这件旗袍她珍藏至今。“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给我和姊妹们做衣服,而这件是最珍贵的。”

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母亲肩上的担子逐渐轻了一些,家里的条件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旗袍世家”着力打造旗袍产业

丈夫刘沔安比崔明华大4岁,在中学任物理教员,其家庭在当地算得上书香门第。

结婚时,崔明华没有向婆家提金银首饰之类的要求,而是委婉地告诉刘沔安,自己特别喜欢婆婆家传的一件黑色旗袍。刘沔安和母亲提起此事,母亲不但一口答应下来,还张罗着要给儿媳买一台脚踏缝纫机--这在1967年可是个十足的“大件儿”!

崔明华清楚地记得,那台崭新的上海造蝴蝶牌缝纫机花了150元,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笔“巨资”。那时,刘沔安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5元,不吃不喝5个月才能攒出这笔钱来。更不易的是,当时缝纫机凭票供应,光有钱还买不到。刘沔安四处求人,终于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从供销社把缝纫机买了回来。那段时间,崔明华心中的的喜悦之情不亚于过年,心里总是甜丝丝的。

崔明华不知道的是,为买这台缝纫机,丈夫当时还向人借了100元钱。后来得知丈夫和婆婆如此看重自己,崔明华十分感动,过门儿后,她总是利用闲暇时间做起缝纫贴补家用。

当时,崔明华做裤子居多,一条裤子的手工费是1元。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知道崔明华手巧,家中又有缝纫机,做衣服会来找她。虽然那时人们置办新衣的频率很低,但崔明华凭借手艺,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还能拿出一些钱来给母亲。

抚今追昔,崔明华因为挚爱制作旗袍,也因婆家给购置的缝纫机,没有在艰苦的岁月里让自己的缝纫手艺荒废。所以,她后来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旗袍制作中,并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32年来 她每天用心做一件事

崔明华从没奢望过能一辈子从事最喜爱的旗袍制作。婚后不久,她来到蜂蜜沟的缫丝厂工作。1980年前后,缫丝厂因柞蚕养殖减少而关闭,崔明华不得不转行到陡岭瓦厂工作,生产房屋用的脊瓦、石棉瓦等产品。

“大概是1986年前后,瓦厂也黄了。那时我38岁,从那以后,我每天只专心做好一件事,就是做旗袍,从没腻过。”崔明华说,32年来,从来没有哪件事能分走自己的兴趣。

她做的旗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名气也越来越大,她为自己的旗袍起名“清风满韵”。“‘清’代表传统,‘满’代表民族。”崔明华说,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是自己和丈夫花了不少时间想出来的。“通俗易懂又非常贴合我的作品,大家都说好,就这样定下来了。”

崔明华在新宾县城租了个档口作为旗袍作坊,尽管没有醒目的招牌,也没布置炫目的灯光,但还是常有人找她做旗袍。

“旗袍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有很大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流派,使用了很多现代化的设备。”崔明华说,自己的手工作坊采用传统工艺做旗袍,还把传统工艺运用到改良旗袍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旗袍世家”着力打造旗袍产业
绣娘展示满族刺绣技艺

大女儿加入 成为第五代传人

刘沔安和崔明华育有一女二男,大女儿刘纯今年50岁,在一家监理公司工作,她的另一重身份是“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刘纯向母亲学习技艺已有3年时间,同时她也是团队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毕竟老两口都已七旬高龄,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不如晚辈那样利索。

“两个弟弟不太适合从事旗袍行业,弟妹们兴趣也不大。”刘纯说,自己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受母亲制作旗袍熏陶,也粗略懂得一些,但未系统学习过。“3年前开始向母亲学习制作工艺。渐渐地,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这方面。我还计划明年辞掉工作,全职从事旗袍行业,丈夫也非常支持我的选择,经常开车送我去参加各种活动。”

有了女儿的加入,崔明华的“清风满韵”品牌旗袍走得越来越远。仅2017年一年就获得数项荣誉--8月在广州全球海上丝路中华服饰盛典艺术大赛上获宫廷旗袍设计奖;广州省旗袍模特队身着“清风满韵”八旗旗袍获得了团体第一名;9月在香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盛典获最优雅团队奖;同年还赴英国参加旗袍走秀大赛,荣获优雅团队集体奖……

在刘纯眼中,母亲崔明华是让人敬佩的。“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专心做好一件事。如果这个‘一直’是60年,恐怕没有超人的毅力和兴趣是无法做到的。”

“人到七十古来稀,我非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刘纯说,虽然自己从母亲那里学到了旗袍制作、满族刺绣等传统手艺,但离母亲的水平还有差距。“之所以计划明年开始全职做旗袍,就是想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母亲的传统技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

66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1 倾城网友. 加拿大
michel.sevigny.st.frederic@gmail.com (TRANSLATION) It is to make a "confection" object. Know the price? Approximately 1.5feet x 2. With part of plastic. Special padding.
支持(1) 2020/09/22 19:32:42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