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info@hercity.com

民国四少的风流倜傥

2011/10/19阅读人次/5958我要评论(0)

扫描二维码
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关闭
导读:关于民国四公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

民国四少的风流倜傥

民国四少

  关于民国四公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

一、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多才多艺,一字千金。

民国四少的风流倜傥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袁世凯共有三十多个儿女,袁克文在儿子里排行老二。他是个混血儿,出生在朝鲜,其母金氏是朝鲜王室的外戚。他继承了他母亲容貌出众的基因,长大后有玉树临风之貌,且又多才多艺,深得父母的宠爱。他自称“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习文章,十有五学诗赋,十有八荫生授法部员外郎”。因为任性使气,不拘细行琐德,最后终于弄得狂名远播。

  袁世凯对他一向是很偏爱的,甚至一度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但袁克文在本质上是一个地道的文人,一点不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沉迷权术,成日做皇上太子的痴梦。他并不擅长。也不热衷于宦海生涯。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出任大总统后,袁克文在政治上显得漠不关心,他整日寄情于戏曲、诗词、翰墨之中,与北京的一帮文坛名流和遗老遗少厮混,常设豪宴于北海,与易顺鼎、梁鸿志、罗瘿公等人结成诗社,常聚会于他居所之南的“海流水音”,赋诗弄弦,你唱我和。

  (民国五年)五月初六,在举国上下一片责骂声中,袁世凯撒手归西,洪宪春梦杳然成空,袁氏一家老小上百人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经历了身世浮沉的袁克文,如同一只回旋往复的孤燕,不知在何处安家。然而在家族的急速没落中,袁克文表现得不失尊严。在其他兄弟忙着分家产的时候,他依旧若无其事地流连在梨同里,串演昆曲《千钟禄》(亦称《千忠戮》)和《审头刺汤》,放任自己穿行于梦幻与现实。

  时人有一首《寒云歌都门观袁二公子演剧作》,道出了袁克文内心的感触:“阿父皇袍初试身,长兄玉册已铭勋。可惜老谋太匆逮,苍龙九子未生鳞。输革满盘棋已桔,一身琴剑落江湖。”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翻卷着飞花无尽烟雨无声的历史,在一个时代最后的末世王孙的身前身后,流成一阙悠长无尽的挽歌。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数年间,袁寒云(袁克文)票京剧就票成大家,他为梅兰芳修改戏词,梅颇为赞赏。当时著名的梨园名角,他差不多都同台合作过。而上面的两出戏,后来就成了“名票”袁寒云在京剧界留下的绝唱。

  落拓江湖的袁寒云,以其固有的一种旷达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他用字换钱。有时卖不动,就登报减价,有一次大减价后,一日书联四十副,一夜之间就卖光了。不过他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他手上有十块钱,他就不肯再写。有人见过他躺在烟铺上提着笔悬肘写对联和扇子。他给张宗昌写一个极大的“中堂”。那张大纸又宽又长,袁克文干脆就把纸铺在弄堂外面。脱去了鞋,提着个最大号的抓笔站在纸上写。

  袁克文毕生寄情粉墨。在北京期间,袁克文身边的妻妾前后有过一二十人,如无尘、温雪、栖琼、眉云、小桃红等等。他风流成性,却并不放荡,他不随便接近女优,对朋友的妻妾女眷都非常严谨端肃,即使到青楼去嫖妓,也彬彬有礼,如同是去寻红颜知己,从无轻薄之态。

  1931年春天,风流倜傥、卓尔不群的袁寒云病逝于天津,享年四十二岁。袁大公子的家里要办丧事,家人翻箱倒柜,最后才在他书桌上的笔筒里找出了二十元钱,那是袁寒云身后留下的所有遗产。在江山易色权力更迭的大时代里,这样的结局,也应算是寻常。

  不过,最后他的丧事还算得上风风光光。据唐鲁孙回忆,袁寒云的“灵堂里挽联挽诗,层层叠叠,多到无法悬挂”。北京广济寺的和尚、雍和宫的喇嘛、青帮的徒弟,从他的住处直到他的墓地间,在沿途搭了很多的祭棚,天津的僧俗各界也来了不少。当然最突出的景致,还是那些系着白头绳、面容姣好、来路不明的女性。

二、张作霖长子张学良——风流倜傥,抱负不凡。

民国四少的风流倜傥

张作霖长子张学良

  张学良的名字已是家喻户晓。他1901年6月3日生于今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字汉卿,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张学良一生,留在历史上的,固然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件大事,可令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女人缘,尤其是和知识女性的缘分。

  他自己对此也颇为自得,说过“平生无缺憾,惟一好女人”的话,大话也好,趣话也好,都证明这人确实喜欢女性。他曾作过一首打油诗“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

  也难怪他这么吹牛。从未来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到留学欧洲的外交官之女蒋士云,从中国的大家闺秀于凤至、赵四小姐到外国墨索里尼的公主,都曾为他心旌摇荡。有的人在他被软禁的时候千里迢迢前去看望,有的人终身苦乐相伴。

  那么,他凭什么获得这些知识女性的青睐呢?首先是他深明大义又磊落坦荡。中国是个有悠久权谋传统的国度。外国就一个《君王论》,还是薄薄的一小本,比起中国的这套东西真是差得远了。不要说皇帝那样的人物,就是小小县令,个个堪称权谋的九段高手,有些连县令的品级都没有的,也都不可小看。可张学良没有用那些卑劣的权术,而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胸襟磊落、光风霁月。用老百姓的话说,够爷们。

  威武而不粗俗,这大概是他受知识女性青睐的第二个原因。张学良早年进东北讲武堂学习,20岁就成了陆军少将。行伍出身让他有了一般人不具备的英武之气。现在有的人虽然地位很高,却往往自降身价,把自己当成老板或老大,对人横眉立目,动辄训斥,不管对谁,只要心里不高兴就一顿臭骂。好像这样才能显出气派,显出权势。其实,这些方法只能让人们嘲笑,甚至让人在心里替他们感到难为情。

  第三点,他既有侠骨又有柔肠,这也许是他吸引知识女性的又一原因。世间男女,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可以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可真到紧要关头,男子汉能挺身而出保护女子,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能够为对方考虑,甚至牺牲自己,实在难能可贵。在这种考验面前,真正及格的人并不很多。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被他爱过的女性,都是幸运的。将他们的爱情如果作为典范,肯定够格。

三、恭亲王奕忻的孙子溥侗——精通古典,见多识广。

民国四少的风流倜傥

恭亲王奕忻的孙子溥侗

  溥侗是恭亲王奕忻的孙子,字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排行老五,人称“侗五爷”。溥侗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红豆馆主天赋甚高,其所以能学啥像啥,还与他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有关,他能书善画,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学,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及规定情境有深刻领悟,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因此对不同人物都有维妙维肖的表现。图为老年溥侗。

  溥侗曾一人在京剧《群英会》中饰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个个技艺精妙出神入化,在当时曾引起轰动。

四、张锦芳之子张伯驹——变卖家产,收集国宝。

民国四少的风流倜傥

张锦芳之子张伯驹

  有人评价,即使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字画中,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格,都“罕有能超过1956年张伯驹无偿捐献之物”,“他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这8件捐献珍品中,包括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的陆机《平复帖》,还有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 

68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热评
0 [$name].
[$content]
支持(0) [$date]